王明远目光扫过,很快在讲堂前方靠近主位的地方,看到了一片用矮栅栏稍稍隔开的区域,里面摆放的桌椅明显更宽敞舒适一些,而且此刻还空着不少位置,那里应该就是给举人学子预留的座位了。
看到这个,王明远心里不由得松了口气,同时也有些感慨。
想起之前在岳麓书院时,为了听一场名儒讲学,常常需要提前许久去占座,甚至有时候人实在太多,只能挤在人群里,一站就是半天。
如今有了举人功名,总算能享受这份清静和便利了。
他默默走到那片区域,找了个不前不后、视野良好的位置坐下,静静等待。
时至巳时,一声沉稳的钟响,原本有些喧闹的课舍便瞬间安静下来。
所有学子的目光都投向讲堂上方,只见一位年约四十余岁、面容清癯、目光炯炯有神的中年人,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儒生长袍,步履沉稳地走到了讲案之后。
他身形挺拔,气质沉静,虽未开口,却自有一股令人心折的威严。
王明远知道,这定然就是那位以策论闻名的胡山长了。
胡山长没有多余的寒暄,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众学子,直接开讲。
“今日,我们讲策论。”胡山长开口,声音平缓却清晰,传遍讲堂每一个角落,“策论之要,不在辞藻华丽,而在见解深刻,切中时弊,可行可用。如同医者诊病,需得望闻问切,找准病灶,方能对症下药。”
然后便从策论文章的破题、承题、起讲、入手等基本结构讲起,声音不高,却清晰有力,每一个字都仿佛能敲进人的心里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