鞣制兽皮的流程,小爷爷在日记里详细记录了步骤,是阿拉斯加传统制皮手艺,除了废人费力外作出来兽皮全是优点。
工棚有全套的制皮工具,看来小爷爷没少干这种活,估计身上这件皮大衣就是小爷爷亲手做的。
逢山从工棚里拿出四根长条木杆,比对熊皮的大小做成一个方框,四个角用钉子固定。
用改锥沿着比熊皮边缘扎出小洞,绳子穿过小洞绑在木杆上,让熊皮充分绷开,这样方便清理黏在皮子上的脂肪和碎肉。
弗兰克和汤姆两人见状,帮忙扶起木框,将其斜靠在木棚棚檐,剩下就是繁琐的清理脂肪和碎肉环节,如果清理不干净,后期在兽皮晾干烘干过程,这些东西就会产生霉变,影响皮衣的质量。
逢山从工具棚里取来刮皮用的工具,一把类似小锄头的工具,手柄材料是驯鹿角,在顶上有一把钢质刀片,土著印第安人叫它万塔卡。
整张棕熊皮五、六个平方,没有几万次的刮擦,肯定拿不下来。
眼看都到下午。
还是先把中午饭做了,毕竟家里有两位客人。
“伙计,你打算做什么中国美食?”汤姆两眼放光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