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——”夏琳用一种悠远缥缈的声腔道出最後一句,早就注意到夏颖脸sE不对的宋瑾立刻开始鼓掌:“小琳,真不错,听你这麽唱,我都觉得自己跟你一起到月g0ng了,在天上往下俯瞰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……”让老姐妹这麽抢先定了调子,夏颖原本好不容易想出来,自觉既能表达意思又不至於太打击nV儿的话反而不好说了,只能拍了下宋瑾的手,“宋姐,你太惯着小孩子了,她啊,纯粹……”夏颖想了想,“胡闹”二字在唇边滚了几下,没说出来。母nV关系最近好不容易上了个台阶,说话还是要注意一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不懂唱歌啊,我就是说我的感觉。小颂,你觉得夏琳唱得好不好?”宋瑾赶紧拉儿子当盟友。

        周颂心说,夏琳唱得当然好了,这种唱法才最对她的路子,但问题是现在内地文艺界不认同这种唱法啊。他谨慎措辞了一下:“夏姨,夏琳後面用的这种气声唱法,其实在欧美挺流行的。我知道咱们这边不喜欢,觉得用气声不是正道,但现在不是讲改革开放嘛,您看《乡恋》不也用了气声,咱们这个唱法,是不是也能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她要是真能自成一种唱法,我倒也不担心了,我怕的是她乱用气声,不该用也瞎用。”夏颖看了一眼周颂,又盯着nV儿看了半天,“再说,不管这种唱法在欧美流行不流行,她现在是在国内。以後要去参加b赛的话,一用气声,直接被评委刷掉,怎麽办?”

        -----------------

        “夏姨,要是在国内参赛,咱们自然是唱国内能接受的唱法啊。”听夏颖不是拿母亲和歌坛前辈身份压人,而是讲道理、分析利弊,周颂立刻不担心了。首届青歌赛已经过去了,後年的第二届青歌赛就专门有了通俗唱法分组——所谓“通俗唱法”,实际就是这个年代对“流行唱法”的代称——那会儿气声已经不是什麽禁忌。再说,有《灯火里的中国》《如愿》打底,谁怕谁啊。“夏琳需要的歌,您放心,都包在我身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小颂,可别说大话。你会写歌?我怎麽没听你说过。”宋瑾怕周颂是一时热血上头,赶紧拿话去拦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宋姨,周颂写的歌可好了。”夏琳在旁边帮着周颂说话,“‘有时候,有时候,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,相聚离开都有时候,没有什麽会永垂不朽’,这歌就是周颂写的。”为了加强说服力,这段歌词她是唱出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不错不错,虽然也是香江宝岛的风格,倒是不落俗套。”夏颖点头赞叹,“哎,小琳,我觉得这歌到这里没唱完啊,後面还有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周颂眼都直了,夏姨您怎麽还带钓鱼执法的啊,还弄个直钩,饵都不挂,就y钓!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