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珩看着泥泞中拜倒的徐晃,顾不得兴奋,微微颔首,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清朗:“徐晃,徐公明?好名字。起来吧。跟着本侯,别的或许给不了,但这等仗势欺人鱼肉乡里之辈,一定见一个杀一个!”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刘珩一行人悠悠地来到陕县,对于这个年仅十七,因洛阳治疫有功被擢为左冯翊的阳武侯,陕县一众官吏士绅给予了最高的尊重和款待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在陕县这地界,不论是皇帝侄子还是位同一郡太守的左冯翊,都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,至于杀了李家一个管事,那也叫事儿?

        李家所谓的与“赵常侍”有旧,不过是每年都给宫里那位常侍孝敬,还真当赵常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李家便把一位太守如何?更何况这位太守还是皇帝的亲侄子!以为他李家是赵常侍的本家子弟?

        君不见李三爷想向咱这位侯爷攀关系认错,最后只得了侯爷一句:“我岂敢让赵常侍的旧识认错?”

        然后李家几位当家的大爷得知消息,火急火燎的赶来后,都在城门外惶恐地候着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用侯爷的话讲,这等鱼肉乡里,是朝廷法度为摆设的蛀虫,在城门外吹吹春风算是便宜他们了!

        于是陕县县衙内灯火通明推杯换盏,城门外李家众人跪在路边吹了一夜的春风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次日,刘珩出城时,李家众人还哆哆嗦嗦地跪在路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李家历来名声如何,尔等心知肚明!按理来说,本侯本不该插手别郡事宜,然尔等纵奴横行,更兼鱼肉乡里之恶名!这次算是给尔等一个教训,若再闻李家恶行,本侯自有法子让尔等知晓利害!当然,如谁有不忿,可往左冯翊高陵城,我刘珩,随时恭候!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