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毅飞详细讲述了整个过程,特别强调了市民自发募捐的细节,"三天时间,从企业家到普通市民,甚至还有小学生捐出压岁钱,总共筹集了三亿资金。"

        王建军插话问道:"在这个过程中,你有没有考虑过向省里求援?"

        "考虑过,也尝试过。"李毅飞如实回答,"但当时情况特殊,省里也有不同意见。我们最终决定依靠自身力量,同时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。"

        孙伟仔细记录着,接着问:"我们注意到,你在工真市推动的''暖心驿站''、''城市记忆街区''等项目,与传统的发展思路不太一样。这些创新举措是基于什么考虑?"

        李毅飞沉思片刻,认真回答:"我认为,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外卖小哥能有地方热饭休息,一个老兵面馆能继续经营,这些看似小事,却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。"

        "但是在推进过程中,肯定遇到不少阻力吧?"周振华追问。

        "确实。"李毅飞坦然承认,"有认识上的分歧,也有利益上的冲突。比如我们拒绝了一个五十亿的高污染项目,当时就有不少人说我''不会算经济账''。"

        "那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?"

        "我认为要算大账、算长远账。"李毅飞语气坚定,"那个项目虽然能在短期内拉动GDP,但会给环境带来永久性伤害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