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的工真市,天空澄澈高远。周副省长调研离开后,表面平静的湖面下,暗流开始涌动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毅飞坐在办公桌前,审阅着沿河生态长廊的规划。

        秘书陈默轻手轻脚地进来,将一份文件放在桌角,低声道:“书记,省委办公厅转来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那是一份最新印发的《全省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通报》,工真市的多项指标依旧亮眼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在文件末尾,用曲别针别着一页来自京城某权威研究机构的《内参》复印件,标题是《对部分地市“高质量发展”实践的观察与思考》。

        文章没有点名,但通篇以“某资源型转型城市”为例,论述“若过度强调社会效益而忽视资本逻辑,可能影响区域经济活力”,字里行间透着理论包装下的批评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毅飞放下规划图,拿起那份《内参》,指尖在纸面上轻轻敲击。

        他没有问陈默这附件从何而来,这是规则内的信息传递方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看来,我们的做法,触动了一些深层次的东西。”李毅飞语气平静,听不出波澜。

        陈默点头,谨慎地补充:“政策研究室的同志在梳理近期舆论时注意到,一些经济学讨论中,开始出现对‘工真模式’的争议性解读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……省委组织部那边有非正式消息流传,中原省的刘一昆同志,近期可能交流到我省任职,具体岗位未定,但据说与他推动大型项目落地的经验有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