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然,这种其他技术开发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情况,还是少数,大多数时候相关的技术的审核都是较为严肃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道天这次提交上来的项目算得上中规中矩。主要的攻略方向是有关于宇道杀招突破五域界壁的相关技术研究。算得上是目前该领域技术研究的主流方向之一。目前也有大量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。而他提出的思路是比较传统的阶梯式传送模式,但他的理论知识基础非常扎实。虽然提出的技术模式并没有什么新奇的,但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,可行性都还算不错。

        所谓的阶梯式传送模式。也正是山河共和国降低传送成本的主要模式。普通传送的消耗较大,主要原因之一是传送的终点缺少坐标引导,普通传送,大部分时候对,标的是在小片战场之中使用的瞬间移动,也就是被传送的目标地点不需要有特定的坐标指引,不需要有接受传送者的特殊装置,就可以实现传送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虽然方便了传送的使用者,使用起来也更加灵活,可以任意选定地点进行传送,但缺乏引导也就导致了传送的成本和稳定性都出现了巨大的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就好比是需要跑到起飞的固定翼飞行器,和只需要一块平地就能够降落的直升机,在运载量和巡航的消耗上出现的显著差异一样,更灵活的传送,更低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,势必就会导致单次传送的成本显著提升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目前的山河共和国国内的传送站,都是有建设固定的传送设施的,不同的传送点之间有这样的设施联通就使得传送起来更加方便。成本大大降低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阶梯式传送就是沿用着这一思路,对原本的无坐标引导式传送进行的优化。

        首先传送体积,质量越大的目标消耗也就越大。反过来想就是如果传送的目标足够小。消耗也就反过来大大降低了,如果一定要实现传统传送的便捷性,那不如就将传送分割成不同的阶段阶梯进行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首次传送只传送一个坐标点过去,坐标准备传送过去之后会自行展开成用来接应的传送设施,这样再次传送更大体积的物体的时候,所需消耗的各类资源已经大大降低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阶梯传送就是将这种传送方式细分成更细的阶梯。比如说第一步只传送几个分子大小的纳米机器人,利用这些纳米机器人内部的程序,快速在目标坐标点构建只有细胞大小的微型传送坐标点,利用传送坐标点带来的引导,再传送细胞体积的设备过去,快速转化传送坐标附近的物质,可以打印出一个临时性的传送站。如此一来就可以方便更大体积,更大质量的物体完成传送。阶梯分的越多,消耗就越低。但同样的阶梯分的越多。技术难度也就越高,所需要面对的各种意外情况也就越多。比如第一波丢过去的纳米机器人,如果处在真空环境之中。周围没有任何物质补充,那想要搭建体积更大的传送坐标点,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
        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